目前中国制造的智能化主要有两个任务:一个是单点的智能化,比如数控机、机器人、3D打印等;另一个是单点协同的全局智能化。目前,阻碍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以下三个问题有待解决:
,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。我国智能制造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。首先,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欠缺。我国尚没有建立完整的智能制造顶层参考框架,智能制造框架逐层逻辑递进关系尚不清晰。目前,电气电子行业协会已发布工业4.0的参考架构并定义工业4.0组件,为企业发展未来智能产品和业务模式奠定基础。同时,以ATT、思科、通用、IBM、英特尔等公司为首的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正从物理系统、传感器与执行器、设备管理、数据管理、分析服务、应用与集成、商业系统等七个方面构建工业互联网参考框架。其次,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标准尚不统一。与智能制造相关的物联网、智能装备及机器人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软件等关键技术具体发展路径不够清晰,对应标准规范尚未统一,造成不同厂商产品间兼容性较差,集成难度高。
第二,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亟待。工业互联网是实现设备、产品、人等互联互通的多种异构网络的集中组网,是网络的网络。
工业互联网中的异构网络既包括RFID、蓝牙、Zigbee、WiFi、蜂窝网等适用于不同通信距离、具有不同通信协议的通信网络,也包括基于TCP/IP协议的互联网和专用协议局域网等有线网络。不同异构网络间在网络架构、参考框架、数据结构、应答机制、寻址方式等通信协议内容方有较大差异。如果异构网络间的融合问题解决不了,工业大数据的交互、存储和挖掘等都将受到,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也会受到影响。因此,需要明确异构网络间的转接机制,建立一个能够融合不同异构网络的、统一的工业互联网架构体系。
第三,传统行业管理模式与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新模式不相适应。工业化时代体制机制及管理模式与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新模式不相适应,主要体现在三方面。
首先是传统生产关系与新兴生产关系的不适应。新生事物的蓬勃发展会对既有规则带来冲击。国家对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创新发展趋势应对不足,缺乏长远的战略思路和有效的管理模式。现行制造业政策仍是旧有工业化思路的承袭,可能会在监管尺度、行政审批等方面对“互联网+制造业”发展产生阻碍。
其次是产业加速跨界融合与条块分割的行业管理体制的不适应。“互联网+
新闻中心